ID: 22605796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检测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918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同步,解析,学生,测试题,关系
    / 让教学更有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  ) A. 实行闭关锁国 B. 国力由盛而衰 C. 皇权不断强化 D. 地方实力崛起 【答案】B 【解析】A.闭关锁国并不是导致中外冲突加剧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 B.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显示了明朝的国力强盛,但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占据澳门等事件,说明明朝国力由强盛走向衰弱,B项正确。 C.皇权强化与明朝中后期出现反侵略斗争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D.材料未涉及地方实力崛起,排除D项。 故选:B。 考查明朝的对外关系。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的对外关系。 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设驻藏大臣”“康乾盛世”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的交融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戚继光抗倭,基本上解决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雍正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驻藏大臣;“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著名的盛世局面,因此四个事件都发生在明清时期,共同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A项正确;“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指辽宋夏金元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秦汉时期,排除C项;政权的分立与民族的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以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3.诗歌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气象。下面诗歌体现出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  )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 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 C. 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D. 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可知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体现对外关系的特点是和平交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戚继光抗倭,体现对外关系的特点是暴力冲突。故“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B项正确;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是唐朝的对外关系的特点,日本派出遣唐使来华,唐朝鉴真东渡体现双线交流,排除A项;闭关锁国,一口通商是清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广州十三行是唯一的通商口岸,排除C项;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相关史实。“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相关史实。 4.明清统治者除了以特务统治、文字狱、军机处、八股取士来强化君主专制外,也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了对外交往、巩固了国家统一,比如(  ) ①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 ④派遣戚继光抗倭保障沿海安全 ⑤发动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 ⑥发动戊戌变法救国图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