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6164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47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东阳,马生序,教案,2课时,格式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 班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品味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感受现身说法的事信情真。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读懂作者蕴藏的情与理。 3.感受作者“温恭君子”的人格修养,体会“劝学”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感受现身说法的表现力。 2.感受作者“温恭君子”的人格修养、体会“劝学”主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前导入: 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 1. 重温旧识。 2. 明确目标。 1. 回顾旧识,引入 课题。 2. 明确学习目标。 一、研读内容:现身说法,事信情真。 (一)现身说法,事信情真。 提出问题,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劝学。 回忆自己“勤且艰”的求学往事,现身说法。 (二)多种表达,再现情景。 1.赏析幼时借书抄书之苦的情景。 场景描写: “天大寒,砚冰坚” 细节描写: “手指不敢屈伸”“走送之” 叙述抒情: “余因得遍观群书” 2.通读文章,谈印象深刻的情景。 例 1:叙述从师之苦时,先达门人弟子挤满室中 的场景,“我”于其中战战兢兢,伺机求教的细 节。 例 2:叙述生活之苦时,穷冬烈风,大雪数尺的 场景,“我”行走艰难,四支僵劲不能动的细节。 例 3:旅店之中,与同舍生朝夕相处的场景,同 舍生“烨然若神人”的细节。 3.总结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情真意切,以事说理,含蓄婉转。 1. 思考问题。 2. 通读文章 ,谈 印象深刻的情 景。 3. 感受文章运用 多 种 表 达 方 式 ,起到的抒 情说理效果。 达成教学目标一。 二、分析手法:对比突显,理足辞畅。 (一)赏析叠加运用的对比手法 1.朗读第三自然段的四个并列句。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 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 1. 朗读第三自然 句 四 个 并 列 句。 2. 通读全文 ,勾 画 、批注文中 运用对比手法 达成教学目标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 诸人而后见也。 2.分析句子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句子当中“有”和“无”的对比。 句子与第一、二自然段具体描述内容的对比。 四个句子句中对比,每个文句分别与上文形成对 比,反复叠加。 3.总结叠加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内容上突显了太学生在太学中求学的得天独厚。 形式上排列整齐,一气铺排,文辞流畅,语势充 沛。 让本段结尾说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二)分析反比与同比的手法。 1.通读全文,勾画旁批运用对比手法的部分。 2.举例分析反比手法:形成反差 反比 1:“乡之先达”与“余立侍左右”两者态 度的对比。 反比 2 :同舍生豪华装束与“余缊袍敝衣”的对 比。 3.举例分析正比手法:同类叠加 正比 1: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从师行深山 巨谷后“足肤皲裂”的对比。 正比 2:余“嗜学”与马生“用心于学”的对比。 (三)总结对比手法的作用。 把切身经历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在读者面 前,给人以真实的震撼感,进而接受文中所述之 理。 的部分。 3. 分析 、总结对 比手法在文中 所 起 到 的 作 用。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三、领悟主旨:读文识人,循循教诲。 (一)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体会作者的君子之德。 1.展示朱元璋、刘基对宋濂的评价。 2.从行文感受宋濂“谦虚坦诚”的美德。 (三)点评文章对后人意义。 1. 把 握 作 者 的 “劝学”要旨。 2. 感悟作者 “温 恭君子 ” 的美 德。 3. 感悟本文对自 身的意义。 达成教学目标三。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温故知新 。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