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血流的管道———血管”中重要的实验内容。学生通过这个实验 ,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 ,熟练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 ,又可以尝试通过血流方向和流速等特点来辨别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并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还为下一步学习心脏的结构和构建完整的血液循环概奠定基础。 但是,教材中关于该实验活动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具有一定的不足,如(1)选择什么种类的小鱼尾鳍色素才少 ;(2)浸湿的棉絮太厚重,不容易将小鱼包裹;(3)实际操作过程中小鱼难以安定,既污染物镜又影响观察;(4)由于4倍物镜距离载物台有一定的距离,载玻片盖在鱼尾这一操作是否缺乏必要性;(5)普通的光学显微镜难以实现实时分享实验结果的功能;(6)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血管内血液的流速和流向是不同的,但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血管的结构,难以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一一解决以上问题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初步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对比不同血管的流速、流向,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部分和整体的科学思维。 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血管受伤的急救方法,培养热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的的流动方向。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血液流向分辨血管的种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导入 教师提问:在输血或者输液时,你知道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检测血液的时候医生扎你的手指取血,你知道血液是从什么血管流出来的吗?教师过渡:人体内有几种血管呢?血管中的血流情况如何?我们没有办法用人体进行研究,那能不能用动物材料代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实验一:观察小泥鳅背鳍内血液的流动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老师将课本的实验进行了改进。选择泥鳅进行观察,因为泥鳅价格便宜,生命力强可以反复利用。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到比较发现背鳍比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将观察尾鳍改进为观察背鳍。由于泥鳅活跃难以安定,对其进行麻醉剂安定;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培养皿影响了转换器的转动,使用亚克力板或者透明塑料板代替。最终将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改进如课件图所示。1.介绍完材料用具后,播放实验操作的微课视频。2.观看数码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结果,讲解三种血管的流速和流向特点。绘血管联系图:三种不同的血管内血流方向有联系吗?结合你观察的结果,绘制出他们的联系图。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总结:动、静脉毛细血管之间的联系,如图。 5. 根据你的观察结果,推测心脏与这三种血管之间的血液流动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画出你的猜想图。 6.根据三种血管的流速推测三种血管的管壁厚度? 教师先讲解毛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进而引导学生猜测动脉和静脉的管壁厚度,引出下一个观察实验。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实验步骤。学生聆听。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绘制图形。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绘制猜测图。学生推测。 结合教学实际,对本实验的材料用具进行了改进,优化后的实验提高了课堂效率。自己录制的微课更容易展示清楚实验步骤。绘制血液联系图有助于学生形成从部分到整体的科学思维。为下一节课血液循环的内容打下基础。 (3)实验二:观察住的动脉和静脉 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购买猪的主动脉———俗称黄喉;再购买猪心,找到猪心口上的静脉壁与动脉进行比较吗,很容易发现动脉厚弹性大,静脉薄弹性小。提供同级动静脉的显微图,引导学生判断动静脉。从而总结动静脉的内部结构特点。 学生思考、聆听。 增设观察猪的大动脉和大静脉的观察,利于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