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燕歌行(其一) 三国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少妇怀远之情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名家诵读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边塞诗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盛唐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塞风光、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李颀。 内容/情感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或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古从军行》 内容/情感 边塞诗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