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 B.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 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2.1930年代,苏联提高科学院的地位,加大了对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的管理力度。1931年6月,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首次提出“计划科学”的概念,在科学界引起了激烈争论。《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科学的社会关系”“科学与政府”等主题文章,还发起“科学、计划与自由”的讨论话题。科学界的这场争论,聚焦于( ) A. 国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B. 科学研究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C. 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 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 3.1928年初,苏联爆发了“粮食罢工”运动,农民们决定不把粮食交给国家,而是暂时存放起来,导致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居民食品脱销断档的现象。1929年2月14日,粮食凭票供应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这表明( ) A. 新经济政策伤害农民利益 B. 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抵制 C. 农业集体化运动势在必行 D. 政府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 4.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认为,农民经济积累速度加快,工业的积累速度也会更快;而托洛茨基则认为,要按照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要求主观地规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计划。两者争论的焦点为( ) A. 如何利用市场手段来发展经济 B. 是否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怎样通过斯大林模式巩固政权 D. 采取何种经济体制发展工业 5.1930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法令,其中规定高加索等重要产粮区到1931年春完成集体化。到1930年3月,苏联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达到了1426.4万户,占总农户的55%。这说明( ) A. “一五”计划工业成就反哺农业发展 B. 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C.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应对危机 6.麦迪森统计1950年,第二大经济体苏联经济总量占美国总量的35%。1973年,达到美国的42.8%:1975年,顶峰时期达到美国的44.4%。这表明苏联( ) A.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C. 斯大林模式促进经济良好发展 D. 勃烈日涅夫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7.阅读下表。表格内容反映了( ) 时间 事件及结果 1824年 欧文在美国买下1214公顷土地,进行新和谐移民区实验,未成功。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法国、英国、德意志先后爆发工人起义,均未成功。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871年 巴黎公社起义,短暂统治巴黎,旋即失败。 20世纪初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A. 欧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B. 社会主义理论在曲折中发展 C. 工人运动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 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8.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5年,先期5个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 ) A. 美苏两国由对手变成盟友 B. 苏联推崇市场经济体制 C. 新经济政策影响并未消失 D. 苏联工业位居世界第二 9.1917年8—9月,列宁写成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特别注意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以及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如廉价政府、公职人员的选举和罢免、兼管行政与立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