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8703

2025选必三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31276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选必,思维,含义,特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统编版)思想政治 1 2 3 4 5 6 7 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 问题导引 讲授新课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 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思维的含义,明确思维的方式;区分思维的共同特征;理解思维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明确正确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2、公共参与:初步走入思维世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思维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纠正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 2 新课导入  《庄子.秋水》载: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讥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与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浅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1.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 2 新课导入 ◆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黄河之神河伯开始之所以欣然自喜,是因为他错误地认为,他所看到的情况,即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后来,之所以望洋兴叹,是因为他又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发现他之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这种态度变化是由于他对所看到的现象作了比较,认识到此前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其态度变化的思维原因。 ◆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 人的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方式。以亲历方式获得的感性认识,受个体生命时间、精力和经历等方面的限制,总是有限的。因此,除了亲历的感知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学习人类思想的成果,弥补个体感性认识中思维的局限,获得超越个体感知能力之外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3 问题导引 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理解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2、什么是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3、思维方式主要类型及意义 4、思维的特征  ⑴什么是思维的间接性?为什么思维具有间接性?  ⑵什么是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有什么作用?  ⑶什么是思维的能动性? 5、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4 讲授新课 论力气,人比不上大象;论奔跑,人比不上斑马;论攀爬,人比不上壁虎,那么为什么人可以成为万物之灵呢? 4 讲授新课 ㈠思维的含义 1.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①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  因为人有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有思维的参与。没有社会实践,思维就难以成长和发展。 ②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思维作为人的特有属性,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只要人在“想”,在“思考”,思维就在运行中。 注意: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社会实践,动物没有思维。 4 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