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1“逻辑”的多种含义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统编版)思想政治 1 2 3 4 5 6 7 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 问题导引 讲授新课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逻辑的基本含义,明确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 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相关知识。 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 2 新课导入 情境导引 逻辑到底是什么? 具有哪些方面的含义?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说话能否打动听众,写文章能否折服读者,辞藻和章法固然重要,但基础性的问题还是在于语言是否符合逻辑。语言的明快,在于思维的清晰、敏捷。要想准确的表达思想,思维必须合乎逻辑。(P7) 2 新课导入 顾客:“这件上装的确是现在最时髦的吗?” 售货员:“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时装!” 顾客:“太阳晒了不褪色吗?” 售货员:“瞧您说的,这件衣服在橱窗里已经挂了三年了,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 思考:这件衣服是新款还是旧款?售货员的回答符合逻辑要求吗? 提示:售货员的论据不能很好证明其论点,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逻辑是什么 问题导引 一、“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是四种主要含义是什么? 2.“逻辑”不同用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么? 4、什么是狭义的逻辑学?什么是广义的逻辑学? 5、什么是推理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6、什么是论证和论辩? 7、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是什么? 3 讲授新课 ㈠逻辑的不同用法 1、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 ⑴与“规律”同义; ⑵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⑶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⑷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4 讲授新课 (1)作为规律的逻辑,是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适者生存,优胜劣汏,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也是市场竞争的逻辑。” (2)作为逻辑规律的逻辑,是思维领域内的客观规律。逻辑规则是根据思维的规律制定的。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某篇文章逻辑性强” “某个说法不合逻辑”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 4 讲授新课 (3)作为思维方法的逻辑,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也指某种理论、观点。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强权即公理’,这就是霸权主义者所奉行的逻辑。” 还有人著书《大学的逻辑》,探讨大学管理之道。 ⑷逻辑学是关于逻辑规律与规则的知识体系。 例如:“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 “现代管理人员,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一点逻辑很有必要。”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 “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4 讲授新课 (1)《谈短篇小说》:“认真研究下去,就可以找出社会生活的某些客观规律,即生活的逻辑。” (2)《还乡记》:“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理上却很有根据的。 (3)《夜宴》:“不过,按照廖淑宇先生自己的逻辑讲起来,却实在是有几分冤枉的 。 (4)《龙虫并雕斋文集·逻辑和语言》:“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 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逻辑规律与规则 规律 思考:这里的逻辑分别指什么? 4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1.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 2.“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P7小明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有关逻辑的书,几位同学纷纷点赞。 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 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