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8861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课件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9779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第二,宋夏,金元,时期,民族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 1.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2. “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这是河南封丘县陈桥驿文化旅游宣传词。与该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 A.围魏救赵 B.投鞭断流 C.黄袍加身 D.胡服骑射 3.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措施的是( ) A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 .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 .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D .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 4.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个进士及第耳”。由此可见宋代( ) A.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B.“崇文抑武”国策 C.“冗官”现象严重 D.理学影响政治生态 5.王安石变法时,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这一措施有利于( ) A .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B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 .为政府开辟新的财源 D .维护地主阶级的权益 6.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A 7.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契丹族—阿骨打—辽 B.女真族—阿保机—金 C.党项族—元昊—西夏 D.蒙古族—铁木真—元 C 8.下表是某历史老师梳理的我国古代部分政权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都( ) A.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 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改变了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 D.形成了政权并立的格局 A 9.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 A.中央集权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 C.对外交往频繁 D.民族交融加强 10.公主赵姬因战乱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为皇姑,并追封为郡主。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 A.金灭北宋 B.蒙古灭金 C.元朝建立 D.元灭南宋 D A 11.历史发展一般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南北政权对峙 C.地方军阀割据 D.战乱长期不息 12.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A A 13.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D 14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15.南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这两支军队能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 D B 16.下列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A.标志着宋、金对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