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盘古开天地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选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课文脉络清晰,分四个部分:“混沌中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勇于开创、坚持不懈、勇于献身的伟大形象。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神奇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和四年级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二年级下册学了《羿射九日》学生对神话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通过梳理课文脉络,抓住课文关键词句,借助时间词帮助学生复述神话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劈、缓、浊”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个生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难点 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查阅资料书认读、理解生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准备资料: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劈、缓、浊”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个生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趣揭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人物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哪吒、孙悟空等人物形象。 2.师: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什么是神话故事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积极学习状态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2.检查生字认读,教师相机提醒学生重点字读音。 “浊、丈、肢”是翘舌音;“劈、肢、躯、液”都是形声字,可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的规律读准字音,借助形旁了解字义。除“劈”的声调与声旁不一样,其余几个字的读音与声旁都相同。 3.书写指导。 (1)认读本课会写字。 (2)教师按照字形结构归类指导。 “睁、翻、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翻”要注意左右均等,其他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斧、劈、累、奔、茂”为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两部分的不同比例。 (3)师生交流易错字书写要点。 累:“田”要写扁点儿,下面不要写成“系”。 缓:右边不是“爱”而是“爰”。 茂:下面不能写成“戍”或“戌”。 滋:右下不要写成“丝”。 预设2:“缓”读“huǎn”,不要读成“nuǎn”;右边不要错写成“爱”。 (4)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5)指名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情况。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生字较多,教师引导集中识记生字与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相结合,夯实字词基础,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引导:要把握课文内容,我们就要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