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9896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318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下册,七年级,统编,学年度,2025
  • cover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试卷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A、B、C、D四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忽必烈 D.铁木真 2.关于《本草纲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药物学著作 B.农业科学巨著 C.地理学著作 D.科技巨著 3.清朝前期统治者们认为“国之大计”是( ) A.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B.鼓励商业发展 C.促进人口增长 D.发展工业 4.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政府曾在该地区( ) A.设置宣政院 B.册封达赖 C.设置伊犁将军 D.册封班禅 6.明朝郑和7次下西洋,规模浩大,在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其最远到达(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 C.马六甲海峡及沿岸 D.地中海和红海沿岸 7.为了加强东南海防,强化对台湾的治理,清政府决定在台湾建省,时间是( ) A.1840年 B.1875年 C.1884年 D.1885年 8.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实行的有效管辖。该地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青海 9.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清朝初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首创三省六部制 C.建立行省制度 D.设置驻藏大臣 10.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 D.皇室内乱 11.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编写了(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三国演义》 12.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这支军队与其他军民一起解除了明朝东南沿海的倭患,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是( ) A.鉴真 B.郑成功 C.岳飞 D.戚继光 13.明朝时,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手工业生产基地。其中苏州是著名的( ) A.棉纺织业中心 B.制瓷业中心 C.丝织业中心 D.印染业中心 14.“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 ) ①明朝国力强盛 ②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③郑和下西洋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这种现象(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有利于选拔有才学的人 16.清朝前期可耕土地不断增加,顺治末年为五亿五千万亩,康熙中期增加到六亿亩,雍正初年为七亿二千万亩,乾隆中期七亿八千万亩,乾隆末年达到九亿多亩。其主要原因是清初统治者( ) A.重视发展农业 B.推行垦荒政策 C.扩大对外交流 D.关心百姓疾苦 17.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这表明当时( ) A.打击儒家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