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0207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前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17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案,前导,二课,必修,2019,DNA
  • cover
3.1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前导学案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对遗传物质探究历程的学习,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本质,构建遗传物质的物质观和信息观,认识到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方法,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遗传物质的特点和传递规律。 3.科学探究:通过对科学家实验过程的分析,学习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4.社会责任:关注遗传物质研究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如基因诊断、基因工程育种等,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因子的确定。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何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20 世纪 20 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___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原因是氨基酸多种多样的_____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2.20 世纪 30 年代,人们认识到 DNA 是由许多_____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组成 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_____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_____。但由于对 DNA 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一答案: 1.蛋白质;排列顺序 2.脱氧核苷酸;4;碱基 知识点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 将 R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_____。 将 S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_____,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_____细菌。 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_____。 将 R 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_____,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_____细菌。 实验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 ———_____。 2.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将 S 型细菌的_____、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实验结果:只有加入_____,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并且 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若用 DNA 酶分解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_____(填 “能” 或 “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实验结论:_____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_____是遗传物质,而_____等不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二答案: 1.不死亡;死亡;S 型;不死亡;死亡;S 型;转化因子 2.DNA;DNA;不能;DNA;DNA;蛋白质和多糖 知识点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者:_____。 2.实验材料:T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T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_____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_____构成,头部内含有_____。 3.实验方法:_____法,用_____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_____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 DNA。 4.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 用含_____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 用含_____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 DNA 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结果:上清液放射性_____,沉淀物放射性_____。 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结果:上清液放射性_____,沉淀物放射性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