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宏观、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通过对比实验,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 难点:实验探究溶解现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试剂和器材:蔗糖、氯化钠、水、碘、汽油、高锰酸钾、红墨水、乙醇、镊子、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展示图片———海水。 【讲述】地球的绝大部分表面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海洋不仅是美丽的,也是富饶的。海水中溶解了氯化钠等许多物质,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一种混合物。 【提问】那么,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呢? 倾听、讨论。 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准备。 环节二 新课讲解 【过渡】我们通过探究蔗糖、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来揭开物质溶于水的奥秘。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实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的步骤、实验视频。 提示:这里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加速固体溶解。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现象:蔗糖“消失”在水中。 实验结论: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蔗糖溶液。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实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的步骤、装置示意图。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现象:氯化钠“消失”在水中。 实验结论:氯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 【过渡】接下来我们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 【展示】展示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动画。 【总结】蔗糖放入水中后,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注意:这里蔗糖以分子形式扩散。 【展示】展示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动画。 【总结】当把氯化钠固体放入水中后,氯化钠固体表面的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 注意:这里氯化钠以离子形式扩散。 【提问】 问题1.取出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是否完全相同? 问题2.如果将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会有固体析出吗? 【总结】 问题1.它们的各部分组成完全相同,都一样甜(或一样咸),即溶液是均一的。 问题2.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等外界条件不变,固体与水不会分离,不会有固体析出,即溶液是稳定的。 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观看动画,倾听、思考。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实验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蔗糖、氯化钠溶解的微观模拟动画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2个问题,加深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理解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 【讲述】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注意:这里的“分散”不是“反应”,所以形成溶液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展示】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图片———茶水、啤酒、消毒酒精。 【过渡】结合蔗糖、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以及溶液的概念,你能总结出溶液有哪些特征嘛? 【讲述】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颜色、密度、浓度等)。 2.稳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