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法治社会 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12月4日是全国第十一个宪法日。当日,某地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以实际庭审程序为参照,以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欺凌案例为原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法庭审判活动。此举有利于( ) ①创新普法形式,弘扬宪法精神 ②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发挥教育作用,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规范性文件是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但现实生活中,各规范性文件间“打架”现象时有发生。这启示我们要( ) A.提高国民素质,全面理解执行规范性文件 B.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C.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 D.健全相互协调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机制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法律将“坚持党的领导”列为基本原则,明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规则及其权利义务,完善权利救济途径,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多途径化解纠纷。该法的实施有利于( ) ①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 ②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③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④维护农民各种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从家事矛盾到消费侵权,从劳动争议到合同纠纷,某地区,遇到法律难题的群众更多地开始选择走进家门口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获得“一站式”便捷法律服务。今年以来,该地区深入推进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积极探索法学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站点+首席”深度融合,让法治保障护航群众幸福生活,护航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这表明( ) ①该模式是转变基层政权治理方式的生动实践 ②该地区依托“站点+首席”推进了多元共治 ③该模式可以为人民群众自治提供法律依据 ④依托“站点+首席”为群众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年4月起,全国“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正式启动。广西聚焦广大农村妇女对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通过案例调解分析、法治文艺汇演、“巾帼法律明白人”讲身边故事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的法律知识送到基层妇女身边。这有利于( ) ①完善农村妇女法律援助服务体系 ②提升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③增强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④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4094个“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成为宪法法律宣传站,3.5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执法监督推进普法,各级普法新媒体发布21万条信息,把法律知识和服务送进百姓心坎……河北省不断开拓新阵地、新载体,法治宣传教育的辐射广度、服务速度、影响深度实现了新飞跃。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 A.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B.能够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C.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D.能够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7.近年来,“垃圾分类”成了热门词,全国各大城市先后掀起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或正在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表明( ) A.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B.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C.关于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D.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 8.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垃圾分类新风尚不仅改善了社区卫生环境,还成为解决社区“疑难杂症”的新契机。这表明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 ) ①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②使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以履行 ③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 ④制定道德规范,树立法治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