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校正在筹备一场以“责任的力量”为主题的文化展览,请同学们作为“责任传承者”,深入探究不同时代人物所肩负的责任,研读课文中的榜样人物,收集他们坚守责任的故事,并以朗诵、演讲、文字等方式传递“责任精神”,为展览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全校师生都能在这场展览中感受责任的力量。 本单元核心任务 古韵中的责任回响 ———古诗里的 责任”主题 朗诵会 捕捉身边的人物瞬间 ———多角度描写 人物当时的 表现 革命先辈 的责任丰碑 ———红色故事我来讲 “责任的力量”主题文化展览 9 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精读引领课 第一课时 从古至今,每一个深爱自己国家的人,都永远将国家兴衰当成自己的责任。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学习一组古诗,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藏在诗句中的家国情怀,去体会那心系国家的赤子之心,感受诗人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忧思……学完后,我们将开展“古诗里的责任”主题朗诵会,评选出朗诵小达人。 活动一:朗读古诗,读正确。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古诗,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内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派代表朗诵。 活动一:朗读古诗,读正确。 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古诗,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内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派代表朗诵。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读出节奏 活动一:朗读古诗,读正确。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擅长写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其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了解作者 活动一:朗读古诗,读正确。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描写了恶劣的边塞环境,有的展示了激烈的战争场面,有的刻画了英勇的戍边战士,这样的诗就是边塞诗。 活动一:朗读古诗,读正确。 活动二: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指祁连山,山上终年积雪。 穿:磨破。 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 请你说说古诗大意。 活动二: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借助图片,想象画面。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结合图片再读一读这首诗,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二: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活动二: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玉门关历来都是军事重地,但在诗歌中,玉门关不仅是一个现实中边关哨卡的名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诗人多借“玉门关”来抒发自己对故乡、边塞、安定和漂泊等的感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借助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活动二: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透过“暗”“孤”,你体会到了什么? “暗”字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边疆生活的艰辛和战场拼杀的凶险,也写出了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暗淡的心情。 “孤”字写出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透过这两个字,让我们感受到边塞气候的恶劣,环境的艰苦,将士对家人的思念。 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