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2832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课时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4-3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43473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球,圈层,结构,第二,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通过视频和示意图等材料,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组成,明确其位置。(区域认知) 结合图表、文字等相关材料,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中的应用。(综合思维) 1 2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观测,说明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明确各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3 目标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目标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内核 外核 地幔 地壳 横波 纵波 0 3 6 9 12 15 速度/km S-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莫霍面 古登堡面 6371 地面 地心 33 2900 5150 2.各圈层特征 内核:固态 固体金属球,具有超强的压力。 外核:液态或熔融状态 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壳:固态 平均厚度为17 km,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导 练 (2022·河南郑州模拟)如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下地幔 D.④—软流层 √ 图中①②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④为软流层,故选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 B.②—元素以铁、镍为主 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 √ 由图可看出,①只在大陆上分布,具有不连续性,A错误; ②位于地壳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镁,铁和镍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错误; 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故C正确; ④处岩层为软流层,喷出之前接近固态,纵、横波都可以通过,D错误。 如图为某学生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式图”,图中数字代表纬度。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阴影应该是 A.硅铝层 B.硅镁层 C.软流层 D.岩石圈 √ 图中的阴影部分为位于莫霍面以下、上地幔以上的部分,应是软流层。 4.地震波中的横波无法穿越 A.外核 B.地壳 C.莫霍面 D.下地幔 √ 地震波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和纵波都可以经过地壳、莫霍面、下地幔,在古登堡面处,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而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部分。 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小。 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按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氩、臭氧及其他0.97% 二氧化碳 (CO2)0.03% 氮(N2) 78% 氧(O2)21% 地球的外部圈层 2.水圈 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它们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永冻土底冰 湖泊淡水 土壤水 沼泽水 河水 生物水 其他淡水1.21% 海洋水96.538% 陆地淡水2.526% 冰川68.72% 地下淡水30.07% 大气水0.001% 湖泊和地下咸水0.935% 地球的外部圈层 3.生物圈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思考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