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水 循 环 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第一节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水体的名称和含义,明了水循环各环节包含的概念。 能绘制示意图并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能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课堂导入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 如图为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 思考: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2、面对洪涝灾害,我们应该怎样预防?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84页“水的行星”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 2、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为什么我们要节约用水? “水的行星” 地球约有 71% 的表面覆盖着水。 “水的行星” 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0.3% “水的行星” 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2/3 以上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自然界的水循环”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固、液、气三态的转化, 外因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2. 画一幅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标明其主要环节。 3.归纳水循环的类型,并举例说明其特点。 4.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5.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自然界的水循环 内因:水在自然界中的 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 重力作用 原因 自然界的水循环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蒸发 植物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类型 范围 水循环主要环节 对陆地水的意义 海陆间大循环 海上 内循环 陆上 内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蒸发 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陆地 海洋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降水 蒸腾 蒸发 地表水 对陆地水资源更新起到最重要作用 补充陆地水,但很少 循环水量最大,但对陆地意义不大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原因: 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 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量增大; 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活动频发,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 长江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界的水循环 1.修建水库 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或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水库周围)蒸发量和降水量。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建坝前后下游河段水位变化示意 建坝前 建坝后 自然界的水循环 2.跨流域调水 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 3.植树造林 涵养水源, 使下渗增多, 减少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 4.城市铺设渗水砖 可减小地表径流, 增加下渗, 增大地下径流量。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 5.人工降雨 加大降水量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利影响 1.滥伐森林 ①破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