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2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结合视频、图像,描述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点。(区域认知)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图,分析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1 2 结合实践观察,辨认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类型及成因。(地理实践力) 3 目标一 海岸地貌 目标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一 海岸地貌 1. 概念: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海岸地貌 2.类型及特点 (1)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蚀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图 多佛白崖(英国) 海岸地貌 2.类型及特点 (1)海蚀地貌 海蚀平台 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 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图 小台湾海蚀平台 海岸地貌 2.类型及特点 (1)海蚀地貌 海蚀柱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基岩保留下来 图 海蚀柱形成示意图 图 埃特雷塔海岸(法国) 海岸地貌 2.类型及特点 (2)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海岸地貌 3.海岸地貌示意图 海岸类型 (1)按海岸成因可将海岸分为侵蚀型海岸、堆积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 (2)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3)按陆地地貌,可分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图 中国的海岸地貌 判断 (1)滨海地带的沙滩、泥滩主要是由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 (2)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柱和喀斯特地貌都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3)海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表现明显。( ) (4)海积地貌的形成动力只有海浪。( ) √ × √ × 导 思 材料一 十二使徒岩位于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万年历史了。因为它们的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人们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使徒为之命名。 材料二 沙滩是我国旅游的圣地,如三亚沙滩、乳山白沙滩等。沙滩也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游玩嬉戏的场所。 1.[区域认知]十二使徒岩的形成受到哪种力的作用? 答案 海浪侵蚀作用。 2.[综合思维]十二使徒岩会不会一直存在? 答案 不会一直存在。十二使徒岩受海浪侵蚀作用,会不断缩小,崩坍。但海浪的侵蚀作用也可能会形成新的酷似岩石。 3.[区域认知]沙滩是哪种作用形成的? 答案 海水沉积作用。 4.[人地协调观]沙滩乱堆乱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破坏沙滩生态和旅游环境等。 导 练 右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地貌为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堤 √ 2.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流水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流水地貌、海蚀地貌 √ 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海浪堆积形成的沙滩。 (2022·贵州毕节期末)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风化作用 C.风力堆积 D.海水堆积 √ 读图可知,图中的帕图斯湖为潟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涨时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D正确。 4.下列关于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A.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 B.沙坝向海洋方向扩展 C.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 D.沙坝的面积在不断萎缩 √ 由于沙坝的阻隔,当海水涨潮时,海水超过坝顶,对沙坝产生侵蚀作用,沙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