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3648

【精品课件】中职部编版《中国历史》第2课《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706814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课件,2课,PPT,18张,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精品
  • cover
(课件网) 课堂导入 ◎郑庄公举行大典的祭祀坑 鼎:盛放肉类的食器 簋:盛放谷物的食器 观察郑庄公的祭祀坑,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P10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九合之尊桓公也,犹其尊(周)襄王也。 ———《战国策》 春秋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战国策》 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P10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 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诸侯拥立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霸权(争霸)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兼并)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P10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通过争霸战争与兼并战争,局部地区统一,疆域扩大。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P10 华夏族 中原 北狄 南蛮 西戎 东夷 往来与联系 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华夏” 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促进民族融合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P11 农业发展 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广泛应用。 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 ◎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P11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P11 手工业、工商业繁荣 手工业:煮盐、酿酒。 商业:货币流通广泛,邯郸、临淄等成为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P11 变 变革之象: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交融 应对之策 政局之变: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 经济之变: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阶级之变:贵族阶级没落;新兴阶级兴起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P12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P12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经济措施 土地制度: 农商政策: 政治措施 军功授爵: 县制管理: 社会管理 措施 拆家为户: 连坐制度: 富国 强兵 集权 弱民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商鞅变法 P12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治秦...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商鞅变法有什么意义?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 P12 哈雷彗星 《甘石星经》 鲁班造云梯 曾侯乙编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 P13 经济大发展 政治大动荡 思想大解放 封建土地私有制 旧制度崩溃 士阶层崛起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 P13-14 学派 代表 主张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仁政;人性本善;民贵君轻 仁义、王道;人性本恶;君舟民水 道;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朴素辩证法 逍遥自由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 P14 课堂小结 政治: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 华夏认同,同源共祖 变法运动 百家思想 经济:生产发展,井田崩溃 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