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6294

【核心素养】3.3.2 呼吸的过程(二、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569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交换,七年级,生物,2024,少版,教学设计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七下3.3.2《呼吸的过程(二、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冀少版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第二部分内容,在学生已了解呼吸系统组成及肺通气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体内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理解呼吸作用本质的关键环节,为后续学习呼吸意义及能量供应奠定基础,在呼吸生理知识体系中承上启下 。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现象充满好奇,具备一定观察、分析能力,但抽象思维尚不完善。通过之前学习,他们对呼吸有初步认识,然而气体交换微观过程较抽象,理解有难度,需教师借助直观手段引导探究 。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构建结构与功能观;举例说明气体交换的意义,形成稳态和平衡观。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认同气体交换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向他人宣传健康知识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构建结构与功能观;举例说明气体交换的意义,形成稳态和平衡观。 2.通过分析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 1.通过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认同气体交换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向他人宣传健康知识的 社会责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长时间在封闭的教室里学习,常常会感到头晕。这是大家不断呼吸,使教室里氧气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缘故。为什么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不一样呢?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观看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创设情境,从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与同学老师表达交流分享。 归纳总结: 实验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实验现象:A气球:变混浊;B气球: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小组合作完成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与同学表达交流。 跟随老师的思考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任务二:学习体内的气体交换 肺内的气体交换 动画演示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提问氧气和二氧化碳如何扩散,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气体扩散,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肺内的气体交换的结果:静脉血→动脉血 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图片展示血液循环途径,讲解气体通过血液循环完成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图片展示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关系图,说明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的场所和参与的物质,让学生自主描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最后归纳总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结果:动脉血→静脉血 呼吸的全过程 构建概念: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这就完成了人体的气体交换。归纳总结呼吸的全过程:肺通气、肺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 观看PPT相关内容,跟随老师思路,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并归纳总结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 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将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