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怎样的,有哪些优越性? 苏联解体 前南斯拉夫两次分裂 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特点;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通过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能够通过相关实例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能够正确看待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学习目标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重点 1、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学难点 重难点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 1、我国是如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2、我国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巩固新型民族关系? 子议题 主议题 穿越历史 壹 我国是如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01 视频:凉州会谈,西藏纳入中国版图! 议题1:结合凉州会谈,谈谈你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解?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1)民族格局特点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表现 多元: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一体: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3)各族人民的贡献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保留原资本主义制度 自治程度 / 自治程度低于特别行政区 自治程度较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自治权与主权 (1)主权(国家集中行使) ①含义: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 ②基本特征:对内最高性,对外独立性。 ③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单一制国家) 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2)自治权(体现民主) ①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物的权力。 ②权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主权 回归现实 贰 我国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02 议题2:结合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民族方针和民族政策的? 图①:西藏雪山风光。 图②:那曲市群众跳起锅庄舞,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图③:吉隆边检站民警为当地村民送去节日礼物。 图④:列车行驶在拉林铁路上。 伴随着1500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接续奔赴西藏,西藏医疗实现了质的飞跃,截至2021年底,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