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刘禹锡在被贬途中留下励志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遭遇流放的屈原成就了千古名篇《离骚》,苦难成就了好的文章。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看苏轼在被贬黄州的月夜,又向我们传达了什么心语!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背诵默写诗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整体感知———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新法,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关押一百多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朋友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中已认定自己必死无疑,曾作诗与苏辙诀别。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加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初到黄州,苏轼灰心杜口,谢绝交往,他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于是在一个夜晚写下了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乌台诗案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乐观豪迈 积极向上 前期 中期 后期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记承天寺夜游》 记录了苏轼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生活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内容解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牌名 卜算子是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