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7032

6.1价值与价值观 课件(共33页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90514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学年,哲学,必修,政治,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6.1 价值与价值观 我心归处是敦煌 “我和敦煌有割不掉的缘分,我这一生注定属于敦煌。”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词 你知道她是谁吗? 第一目 人的价值 议学提示: 1.敦煌壁画为何需要保护?什么是价值? 2.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样的吗? 3.你是如何认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价值的? 敦煌壁画 满 足 人们研究历史文化、欣赏艺术 樊锦诗潜心文物研究与保护 为敦煌文物的保护利用做出巨大贡献 满 足 (事物的属性) (人的需要) (人的属性) (他人、社会的需要) 观赏 价值 安全价值 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高度抽象和概括) 一、价值 1.哲学上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事物(客体) 人们(主体) 满足 价值 注意: “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价值是针对某一方面的,既可以是物质方面,也可以是精神方面。 “主体”一般指的是人。 “事物”对主体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价值强调积极方面。 价值包括“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价值 例: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 客体—西红柿 主体—人 功能 需要 观赏和食用价值 注意: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并非任何事物都有价值。 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物是价值客体)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价值客体)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价值主体)。人是价值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是不是任何事物都有价值? 敦煌壁画 满 足 人们研究历史文化、欣赏艺术 潜心文物研究与保护 为敦煌文物的保护利用做出巨大贡献 满 足 (事物的属性) (人的需要) (人的属性) (他人、社会的需要) 物的价值 人的价值 个人需要 我国及世界人们对她的高度认可 (人的需要-主体) (他人、社会的属性-客体) 满 足 樊 锦 诗 单向 双向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 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一、价值 2.人的价值 (1) 含义: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 内容: 人的价值 社会 价值 自我 价值 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 对社会的贡献 获得劳动报酬、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自我满足 贡献 索取 (2) 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思考:民族英雄和间谍的价值相同吗?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大小? (4) 评价人的价值标准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一、价值 注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二者之间不存在大小、优劣的问题。 小结1:人的价值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方法论 要求我们把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知识拓展 区分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 第二目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与敦煌莫高窟结缘,是一次偶然的选择。1962年,按照北大历史学系考古专业的惯例,毕业班学生可以选择到全国各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