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环境》教案 第1课时 世界第一大洲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亚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亚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认识亚洲地理分区。 人地协调观:理解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区域联系与合作的观念,初步具备全球视野。 综合思维:通过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学会如何描述世界其他区域的地理位置。 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等资料,学会描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相对位置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说出亚洲的六大地理分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说出亚洲的六大地理分区。 【难点】 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世界第一大洲: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三课时。第1课时为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2课时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地形与河流),第3课时为多样的气候。整体采用“问题驱动—新知解惑—小组活动—小试牛———思维梳理”探究教学模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问题驱动:直接询问如何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导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新知解惑:运用地图,读出穿过亚洲的特殊经纬线,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找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描述天亚洲的海陆位置;归纳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运用地图、示意图等,找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证据,并总结亚洲面积广大对气温和东西时差的影响;运用地图,认识亚洲的六大地理分区———为后面小组活动做好知识铺垫; 小组活动:通过北美洲相关地图,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迁移应用,强化对大洲地理位置描述的方法; 小试牛刀:选用亚洲地理位置的试题———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视频、文字材料、地图,使学生学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认识亚洲的六大地理分区,认识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展示课件】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观看课件 思考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过渡 地球好似一块大拼图,亚洲是其中最广阔、多样的板块,连接着东西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索亚洲地理位置的奥秘吧 环节二 新知解惑 一、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图片】东西半球示意图 【提出问题】在图上找出穿过亚洲的重要纬线,据此归纳亚洲的半球位置 【展示图片】亚洲的范围 【提出问题】在图上读出亚洲南北纬度范围和东西经度范围,据此归纳亚洲的经纬度位置特点 【展示图片】亚洲的范围 【提出问题】在图上找出亚洲所在的大陆,与之相邻的大洋,以及与亚洲相邻的大洲,据此归纳亚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半球位置: 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北部约81°N,南部约11°S,跨纬度最广。跨热带、温带、寒带;经度约在26°E到170°W之间,东西距离最大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归纳总结:亚洲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东、南三面依次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26°E向东至170°W的范围内,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展示图片】七大洲面积比较、七大洲跨纬度范围比较、七大洲东西距离比较 【提出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图片】亚洲贝加尔湖畔景观、巴厘岛景观,世界时区分布图等 【提出问题】亚洲跨纬度广、东西距离最长有什么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