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7600

2.2城镇化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9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城镇化,教案,高中,地理,人教,2019
  • cover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⑴掌握城镇化的内涵、标志及意义。 ⑵对比分析世界不同国家(如英国、非洲国家)及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与区域差异。 ⑶理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⑷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GIS、GP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2. 思想方法目标 ⑴学会用图表分析城镇化数据,培养 “时空综合分析” 能力。 ⑵通过案例对比,掌握 “区域比较” 的地理研究方法。 3. 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区域认知:结合哈密市城镇化现状,分析我国西部城市的发展特点。 ⑵综合思维:从经济、社会、生态多角度理解城镇化的影响。 ⑶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查或模拟实验,探究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⑷人地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理念。 二、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⑴分析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 2.3)。 ⑵结合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课标 2.5)。 教材内容: ⑴城镇化的意义(教材 P28-29)。 ⑵世界城镇化进程(含英国案例,P30-31 活动)。 ⑶我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P32 阅读与活动)。 ⑷城镇化问题(含非洲案例,P33-34)。 ⑸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P35-36,含城市出警案例)。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乡村与城镇的区位因素,对 “城镇化” 有初步感知(如哈密市从 “绿洲村落” 到 “新型城市” 的变迁)。 学习难点: ⑴世界城镇化进程的阶段划分(如英国的 “逆城镇化”)。 ⑵地理信息技术的抽象原理(需结合生活实例)。 ⑶兴趣点:哈密市本土案例(如 “三道岭煤矿城镇” 的兴衰)、城市管理中的科技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 大圩古镇的 “变身”(5 分钟) 案例:展示广西桂林大圩古镇: 1980 年:典型江南水乡,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2025 年:旅游小镇,商业用地扩张,人口增加。 问题链: ⑴古镇的 “变身” 体现了哪些城镇化标志? ⑵哈密市从 “丝路驿站” 到 “现代化城市”,经历了哪些类似变化? 第二环节:问题导学 ——— 城镇化的意义(10 分钟) 任务 1:阅读教材 P28-29,结合哈密市 2020-2025 年城镇化数据(如下表),归纳城镇化的意义。 指标 2020 年 2025 年 城镇人口占比 58% 68% 人均 GDP 5.2 万元 7.8 万元 绿地面积 12km 25km 高等院校数量 1 所 3 所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用 “经济 - 社会 - 生态” 三维框架总结(如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教育水平、改善环境)。 第三环节:新知探究 1——— 世界城镇化进程(15 分钟) 活动 1:英国城镇化的 “三阶段” 分析 材料:英国城镇化率变化图(1800-2020 年)、曼彻斯特城市扩张示意图。 任务: ⑴划分英国城镇化的起步期(1800-1950)、成熟期(1950-2000)、后期(2000 年后)。 ⑵分析各阶段的人口流动方向与城市问题(如起步期的 “贫民窟”、后期的 “逆城镇化”)。 活动 2:我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 对比案例: ⑴东部: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城镇化率 89%)。 ⑵西部:新疆城镇化率 57%(哈密市高于新疆平均水平)。 ⑶问题:结合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分析东西部城镇化差异的原因。 第四环节:深度学习 1——— 城镇化的 “喜” 与 “忧”(15 分钟) 辩论活动: 正方:城镇化是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反方:城镇化带来 “城市病”(以非洲拉各斯为例)。 非洲案例:展示尼日利亚拉各斯 “贫民窟与 CBD 并存” 的图片,分析 “虚假城镇化” 的危害(如失业、住房短缺)。 联系本土:讨论哈密市城镇化中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风险)。 第五环节:当堂应用 1(10 分钟) 习题 1:读 “世界城镇化水平分布图”,判断①(英国)、②(印度)、③(南非)的城镇化阶段。 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