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基础·运用(2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1———3小题。 还记得刚踏进初中大门时的好奇□紧张与兴奋交织的心情,一转眼,我已经初三了。如今在书海中游弋沉浮,我辛勤耕耘,满怀憧憬。时间顺流而下,每个人都在泅渡自己的生命之河。虽然我有时也会感到疲惫,但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就不会自惭形秽。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老师期待的目光、父母鼓励的话语、同伴热情的帮助一次次点燃我的信心,照亮我前行的路。我深知□心无旁wù( )地学习,锲而不舍地努力,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我对自己说: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有梦想指引,生命便不会失色暗淡□有奋斗壮怀,灵魂便不会孤寂渺小。 (既然/只要)选择了远方,就不惧风雨兼程! 惟愿新的一年,我们都能鼓足前行的勇气,以蓬勃的生活,尽享时代的馈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心无旁wù( ) 锲( )而不舍 2. 依次选用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屡战屡败 既然 B. 屡败屡战 既然 C. 屡战屡败 只要 D. 屡败屡战 只要 3. 在文段中□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 , ; B. 、 : ; C. 、 , , D. , :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2分) A. 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C. 据《新闻纵横》报道,截止昨天为止,困扰北方多地的雾霾已经持续6天。 D. 会议提出,要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5.下列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本句中“翻开”是动词,“油墨”是名词,“芬芳”是形容词。 B.“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本句中“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分别是补充短语和动宾短语。 C.“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本句中“我们”是句子主语。 D.“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这句话是假设关系复句。 6.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4分) (1)下面是一段有关青春需自强不息的宣言,请你仿照语句,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青春的岁月不会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或许青春的 ,但我们 。 (2)在交流讨论环节,小语认为:如今成长环境优渥,无需过于强求自强自立,而应当尽情享受生活。请综合思考,反驳他的这一观点。(2分) 7.请阅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8分) 诗文中有画。我们可以从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欣赏“槲叶落山路,(1) ”的初春明丽之景;也可以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欣赏“(2) ,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 诗文中传情。在《沁园春·雪》中,毛泽东面对苍茫大地抒发胸中豪情:(3)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月夜忆舍弟》中,杜甫借月表达念亲怀乡之情:露从今夜白,(4) 。 诗文中寓理。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用“(5) ,(6) ”道出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用“(7) ,(8) ,此事古难全”告诉人们人生没有永远的圆满,要有豁达的胸襟。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 登赏心亭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