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0172

北师大版(2024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资源 【核心素养】7.6 摩擦力(17页教学课件+精品微课视频+逐字稿+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542926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字稿,视频,微课,精品,教学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物理观念 1. 学生能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构建起摩擦力的物理观念。 2. 掌握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摩擦力的现象,形成基于物理知识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二)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摩擦力现象的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如从冰壶、冰车运动状态改变推理出摩擦力的存在。 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学会分析多因素问题,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 (三)科学探究 1.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步骤,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如实记录数据,尊重实验结果。 2. 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摩擦力的概念,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理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3.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以及静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断。 2. 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5分钟) 1. 教师讲解:展示冰壶运动员掷冰壶和小朋友滑冰车的情景图片,提问:“冰壶和冰车最后为什么会停下来?是什么力改变了它们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摩擦力。接着展示手持杯子静止的图片,分析杯子的受力情况,指出杯子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存在。 2.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冰壶、冰车停下来原因的看法。 3. 活动目的: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摩擦力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复习二力平衡知识,为后续学习摩擦力奠定基础。 (二)滑动摩擦力(20分钟) 1. 教师讲解:展示用橡皮擦字迹、手在桌面上搓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给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强调“互相接触”“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等关键词。讲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结合图片进行详细解释。介绍认识力的三个方面(方向、大小、作用点),重点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并通过举例(如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和展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 学生活动:亲自用橡皮擦字、手在桌面搓动,感受滑动摩擦力。认真听讲,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方向,观察老师展示的示意图,尝试在脑海中构建物理模型。 3. 活动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和直观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滑动摩擦力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5分钟) 1. 教师讲解: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