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环境》教案 第2课时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归纳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说出城市分布的特点。 人地协调观:理解河流、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运用河流、地形分布图等资料,说明河流对城市和农业分布的影响,总结河流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等资料,学会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 区域认知:认识东南亚的地形分布大势,归纳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人地协调观: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难点】 归纳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分布特征,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课时安排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为“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第2课时为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整体采用“问题驱动—新知解惑—合作探究—小试牛———思维梳理”探究教学模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问题驱动:中老铁路建设片段,中老铁路连通了中国和哪个区域?为何修建难度如此大———激发学生兴趣; 新知解惑:在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上,描绘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昭披耶河、湄公河、红河等河流,找出这些河流的源地和流向;根据河流流向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及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分布关系,解释中老铁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运用东南亚地形图,说出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在地图上找到中南半岛上主要的城市,说出其邻家的河流和所在的国家,归纳这些城市的分布特点,思考形成该分布的原因———为后面小组活动做好知识铺垫; 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弊———迁移应用,强化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小试牛刀:选用中老铁路的试题———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视频、文字材料、地图,使学生学会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分布特征,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展示视频】中老铁路建设 【提出问题】中老铁路连通了中国和哪个区域?为何修建难度如此大 观看课件 思考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中老铁路建成后,一列列火车跨越山河,将沿线各地紧紧相连 环节二 新知解惑 一、山河相间 【展示图片】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提出问题】在地图上描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昭披耶河、湄公河、红河等河流 【提出问题】说出这些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指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 【提出问题】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及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分布关系。 【展示图片】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 【提出问题】描述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思考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描绘河流 河流流向大致均为:自北向南 发源于我国的河流有伊洛瓦底江、湄公河、萨尔温江、红河 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地形: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面积狭小 河流:短小湍急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识 归纳总结:中南半岛北部地形复杂,山河相间;修建高铁,需遇山凿洞建隧道,遇水搭桥,且该区域局部地区多火山地震活动,修建难度大,对铁轨的质量要求高 二、城市分布 【展示图片】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提出问题】在地图上找到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说出它们邻近的大河及所在国家 【提出问题】读图归纳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这五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点 【提出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