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环境》教案 第3课时 多样的气候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 区域认知: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 人地协调观: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学会描述大洲的气候特点,并归纳认识影响大洲气候的因素。 【重点】 1.说出亚洲的气候类型。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难点】 描述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三)课时安排 多样的气候: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三课时。第1课时为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第2课时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地形与河流),第3课时为多样的气候。整体采用“问题驱动—新知解惑—小组活动—小试牛———思维梳理”探究教学模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问题驱动:寒假期间,不少同学都踏上了前往各地的旅途。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旅行途中的美妙风光吧!为什么同学们在亚洲不同地区拍摄的景观差异如此大呢———激发学生兴趣; 新知解惑:运用地图,读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归纳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气候特征;根据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并列表比较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通过北京、武汉、海口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认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后面小组活动做好知识铺垫; 小组活动:通过北美洲气候分布图,归纳北美洲的气候特点———迁移应用,强化对大洲气候特点描述的方法; 小试牛刀:选用亚洲气候的试题———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视频、文字材料、地图,使学生学会描述亚洲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认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展示图片】同学们在寒假期间拍摄的各地景观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学们在亚洲不同地区拍摄的景观差异如此大呢 观看课件、思考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亚洲地域广阔,各地景观差异巨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环节二 新知解惑 一、亚洲的气候类型 【展示图片】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提出问题】世界一共有11种气候类型,数一数亚洲一共有多少种 【展示图片】各气候类型区的景观图片、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提出问题】描述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及气候特征 读图思考回答:9种 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识 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类型多样,除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分布。多样的气候,使得亚洲各地景观差异巨大。 二、亚洲的气候特征 【展示图片】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提出问题】根据亚洲气候类型的数量,总结亚洲气候有何特点 【提出问题】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展示图片】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提出问题】亚洲东部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 【展示图片】亚洲季风气候示意 【提出问题】为什么季风气候显著 【展示图片】亚洲季风气候示意 【提出问题】列表对比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 【展示图片】北京、武汉、海口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提出问题】观察三种季风气候,分析其降水和气温的共同特点 【展示图片】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 【提出问题】亚洲分布最广的是哪种气候?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特征一:气候复杂多样 ①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南北跨纬度大;②北、东、南三面临洋,东西距离长;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