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2477

艺考生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五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课件(共3份打包)

日期:2025-04-0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31711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打包,3份,课件,课时,调节,活动
    (课件网) 专题五 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突破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1 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②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这三个概念基本上是等同的。 (2)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特有的蛋白质,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90%:水 10%:蛋白质(约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 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 体、激素、抗体等 血浆 (4)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物质交换过程直接参与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 调节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5)内环境的稳态 ①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基础: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特点: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 实质: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影响因素:细胞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②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③稳态失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稳态会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发烧、腹泻、高原反应、空调病等都是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 典例示范 (2021·广州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成分有尿素氮、二氧化 碳等 B.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均保持不变 C.患者体温维持在39 ℃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 节机制 【答案】 D 【重点归纳】 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这几个概念基本上是等同的。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是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 【详解】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不是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理化性质是动态平衡的,并不是保持不变,B错误;患者体温维持在39 ℃时,产热等于散热量,C错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变式训练 1.(2021·广州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腔内的消化液和垂体细胞间隙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B.内环境的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大小基本相等 C.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会导致内环境pH持续大幅下降 D.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答案】 B 【详解】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位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内环境,细胞内液渗透压和内环境渗透压几乎相同,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基本形态,B正确;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 2.(2021·深圳一模)某人到高原旅游时,感觉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发热、排尿量减少等现象。医院检查发现其肺部细胞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 B.该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会升高 C.尿量随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水减少而减少 D.该人可能因为散热受阻而伴有发热症状 【答案】 C 【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