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考】古代文化常识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一:称谓 考点二: 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考点三:节令 考点四:科举 考点五:地理 考点六:礼俗 考点七:古人表示年龄的特称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一:称谓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1)谦称 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如:愚,鄙,敝,卑,窃,臣,仆等。 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辞。 如: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③古代官吏的自谦辞。如:下官、末官、小吏等。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④读书人的自谦辞。 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 常用“家”“舍”等谦辞。 ⑥其它自谦辞。 如:在下、小可、小子、老朽、妾、老衲、寡君等。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2)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①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③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④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⑤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尊、贤等。 ⑥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⑦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⑧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⑩君对臣的敬称:卿或爱卿。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3)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4)特殊称谓 ①百姓的称谓。 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②职业的称谓。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③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君子之交等。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二: 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1)纪年 ①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 两两相配,60周年而复始。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②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如,鲁庄公十年、赵惠文王十六年。 ③年号纪年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均要改年号,称改元。 一个皇帝在位,亦可变更年号,重新纪年。 如,贞观、嘉祐、崇祯、康熙等。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④生肖纪年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2)纪月 四时纪月 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孟夏(四月) 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 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3)纪日 ①干支纪日 每一个“甲子”代表一天,60甲子周而复始使用。 ②月相纪日 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4)纪时 ①地支纪时 子时(23-1时)丑时(1-3时)寅时(3-5 时) 卯时(5-7 时)辰时(7-9时)已时(9-11时) 午时(11-13 时)未时(13-15时)申时(15-17 时) 西时(17-19 时)戌时(19-21时)亥时(21-23 时) 【中考复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