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读懂边塞诗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复习目标】 1. 总结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2.提高边塞诗的赏析能力。 活动一 : 积累边塞诗 《使至塞上》 《渔家傲 秋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你会背吗? ①自然景物: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秋月、寒霜…… ②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烟、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③地名: 轮台 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夜郎、胡、 羌 …… ④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活动二: 了解边塞诗常见意象 活动三: 边塞诗的内容与情感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统治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朝廷大臣懦弱无能的谴责。 将士———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对将士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的同情 ;将士收复失地的愿望、决心 ;表达征人念远思归、想念家乡亲人。 战争———控诉和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活动四 : 边塞诗的常见表现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 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想象):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更生动感人。 4.引用典故: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考点: 内容、情感、表现手法。 常见题型: 1、赏析意象 2、描绘画面 3、品析词句 4、分析手法 5、理解情感 边塞诗赏析的中考考点及题型有哪些? 活动五: 赏析边塞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表现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苦闷、孤寂; 2.对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赞美之情; 3.在大漠雄浑景象下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了诗人的达观; 4.对守边将士保家卫国精神的赞美之情。 点题,交代此次出使的事由和地点,“单车”也许并非是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不仅写出了诗人轻车简从的状态,也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过居延”表明出使之地的偏远。 赏析诗句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画面描述:在纯然一色、广袤无边的大漠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十分醒目,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字,使大漠上的烽烟格外醒目。 直字,表现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字,写出黄河的壮阔之美。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亲切、温暖、苍茫之感。 境界阔大,笔力苍劲,意境雄浑,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画面并从炼字角度赏析) 构图美,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 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寥寥几笔,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色彩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