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 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具备全球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为世界之最。“梦想”号承载着我们“打穿莫霍面”的科学梦想,钻探目的是钻获地球内部岩心,进而揭示地球深处的奥秘。完成下面小题。 1. “梦想”号“打穿莫霍面”的最佳钻探地点选择在大洋,主要是因为( ) A. 生态破坏较小 B. 大洋处地壳较薄 C. 钻探安全性高 D. 软流层厚度较薄 2. 未来“梦想”号钻获的岩心能揭示( ) A. 上地幔地质信息 B. 地核地质信息 C. 下地幔地质信息 D. 古登堡面地质信息 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2021年10月30日,据中央气象台早间新闻播报,30日白天到夜间,华北、黄淮、江汉等地有轻至重度霾,31日凌晨起,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的霾将逐渐减弱。下图示意我国2021年10月30日7时等压线分布及未来24小时霾影响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3. 受霾的影响,华北、黄淮、江汉等地( ) A. 昼夜温差减小 B. 太阳辐射增强 C. 地面辐射增强 D. 大气能见度变好 4. 根据材料判断,未来24小时霾影响地区( ) A. 对流强 B. 降水多 C. 风力强 D. 风力弱 5. 受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江汉等地的转移扩散方向为( ) A. 西北 B. 东北 C. 西南 D. 东南 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下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7.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蒸发 B. 降水 C. 径流 D. 洋流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当日17时46分,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七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实现“太空会师”(如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8.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发射架上的“神舟十七号” ②坠落到地面的陨石 ③猎户星云 ④运行中的空间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下列关于中国空间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空间站在轨运行时已脱离地月系 B. 透过空间站舷窗可看到蓝色地球 C. 太阳活动干扰空间站的长波通信 D. 空间站运行所需能量主要是核能 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下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湾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 A. 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 B. 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 C. 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 D. 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 11.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 ) ①植被覆盖度更低 ②入海的径流更少 ③海水的盐度更低 ④波浪的动力更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