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4621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A卷(含解析)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036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学期
  • cover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 )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决定建立人民大会堂 ③采用公元纪年 ④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这标志着( ) A.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权 B.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西藏自治区的正式建立 D.祖国大陆领土实现统一 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与民国时期水利经费最多一年相比,1950年为其18倍,1951年为42倍,1952年相当于52倍,三年中完成的土石方量相当于挖掘23条苏伊士运河。这三年的水利建设( ) A.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B.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5.“一五”计划期间,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 ) A.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 B.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 C.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 D.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 6.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权力具有至上性 B.具有广泛代表性 C.提高决策科学性 D.维护党的权威性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但是,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C.经济特区姓“社”还是姓“资”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大跃进”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B.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0.1956年—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开展“大跃进”运动 ②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产出原油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颁布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2.某学者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下表)。导致第四阶段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