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一框 法治国家 第八课 法治中国的建设 What How Why 总议题:如何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01 02 03 什么是法治国家? 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8.1法治国家 课标要求: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基础性目标:通过情景材料,我能理解我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及意义。 拓展性目标:通过易错易混、能力提升,我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 议题一 什么是法治国家? 基础性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情境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树立法治意识。 1、法治国家的内涵P85 2、法治国家基本特征(具体表现)P85-86 自主探究 探究问题:费改税是国家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步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6 2014 2011 1979 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排污收费制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征环境保护税 环境保护法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税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环境保护税法 情境感悟:从排污费到环境保护税的历程 2016 2018 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 你应该知道的环境保护税法的三个问题 谁来纳税? 应税污染物有哪些 哪些情形不纳税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哪些积极作用? ①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少排污少交税,企业节能减排动力大增; ②因地制宜确定税额,税收全部留给地方财政,调动地方治污积极性; ③税收执法刚性增强,企业偷逃税款将面临最高5倍罚款,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税收工作依法开展 国家权力依法行使 探究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归纳什么是法治国家。 1.法治国家的内涵 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我国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这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设立的节日.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1)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①内涵; ②原因: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言:“法治应当包括两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王安石文集》记载道:“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都说明,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状态,不仅要看它是否有完备的法律,还必须看这些法律是否为良法。 什么是“良法”?“良法”是法律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统一。其基本要义在于强调法律必须体现理性、表达公意、维护公益和保障人权。良法主要是从立法角度出发,要求法律制定完备严密,合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秩序、安全等价值要求。(选自戴建华《法治应当是良法与善治的结合》) 阅读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