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隔空吸铁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隔空吸铁》是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学生已掌握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特性的基础上,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磁铁“隔空吸铁”这一神奇特性。学生将通过观察磁铁隔着不同材料、不同距离对铁制品的吸引现象,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理解磁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跨越空间发挥作用。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磁铁特性的认识,还能为后续学习磁现象、磁场等更为抽象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科学的奇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经过前一课对磁铁基本特性的学习,对磁铁相关知识充满兴趣,且在生活中可能对磁铁的“隔空吸铁”现象有过一些模糊的感知,但并未深入探究其中的原理。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有趣的实验现象吸引,但在观察实验现象的细致程度、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尚在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规范,帮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磁铁能隔着一定距离(如通过格子纸测量)或某些材料(如纸张、玻璃)对铁制品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思维:能基于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猜想(如“曲别针悬空可能与磁铁有关”),并用证据验证假设,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 探究实践:能设计实验对比磁铁隔着不同厚度/材质物体时的吸铁效果,并规范记录数据;通过制作“磁铁指挥小猴上山”等趣味玩具,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创造性实践,提升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 态度责任:激发对磁铁特性的持续探究兴趣,培养基于实验证据的实证精神。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磁铁“隔空吸铁”的特性,了解磁场的存在;掌握探究磁铁“隔空吸铁”特性的实验方法,学会控制实验变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磁场这一抽象概念、明白磁力跨越空间作用的原理;在实验中准确控制变量,分析实验结果,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序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合作效率,学会从实验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隔空吸铁的秘密能够通过实验知道磁铁能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能基本能不能小鱼能够悬在瓶子里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小鱼能够悬在瓶子里的原因。能基本能不能小猴上山能按步骤制作,并用磁铁指挥小猴上山。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播放视频《小魔术》)这个小魔术是不是很神奇?手里的硬币是怎么到魔法棒上的呢? (播放视频《磁铁吸回形针》)如果磁铁不和曲别针接触,还能吸上曲别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活动意图说明:视频导入,提出问题加以讨论,激发探究欲望。环节二:问题与猜想教师活动2 (出示图片) 这个曲别针小鱼为什么能悬在瓶子里? 二、小贴士 播放视频《小金鱼悬浮实验》。 三、分析瓶子里的情况 瓶盖里有磁铁、小鱼身上有铁质曲别针。小鱼用细绳固定在瓶底上 三、小鱼悬浮过程 小鱼因为重力落在瓶底,倒立瓶子时,因为重力和磁铁的吸引,小鱼往瓶盖方向移动 当瓶盖上有磁铁时,小鱼悬浮就是因为磁铁的吸引学生活动2 学生讨论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