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4946

走进传统节日——寒食节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5607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走进,传统节日,寒食节,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走进传统节日 ———寒食节 目录 01 节日由来 02 传统习俗 03 经典故事 04 节日诗词 05 动手环节 节日由来 01 起源时间与朝代 两汉时期 寒食节起源于两汉时期,最初流传于中国北方太原附近的地区,是一个具有地方性的民间节日。 唐代兴盛 寒食节在唐代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成为法定节假日。唐玄宗时期,还将寒食节上墓纳入了国家律法。 宋代并重 宋代时,寒食节成为与冬至、元旦并重的三大节日之一,节俗活动更加丰富,注重娱乐活动。 魏晋南北朝 在这一时期,寒食节的节俗变得丰富,但由于缺乏儒家学说的支持,曾一度衰落。 元代以后 寒食节逐渐衰落,假期缩短,最终在清代与清明节融合,民国后渐渐被淡忘。 忠诚与奉献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曾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割股奉君,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与牺牲,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这一天便成为了寒食节。 晋文公归国后,介子推选择归隐绵山,不愿受赏。晋文公为逼其出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与母亲一同被烧死。 寒食节的核心习俗是禁火冷食,这一习俗体现了对介子推的怀念和敬意,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忠孝文化。 隐居与牺牲 禁火寒食 文化传承 纪念人物介子推 寒食与清明的关系 时间相邻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两者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在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之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改革后寒食节的日期被调整为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融合 寒食节和清明节在习俗上也有所融合。唐代时,寒食节上墓已成为习俗,并逐渐与清明节的扫墓活动相结合。 文化传承 虽然寒食节已经逐渐被清明节所取代,但其习俗和文化内涵仍然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日意义 寒食节和清明节共同承载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与自然节气的深度融合。 传统习俗 02 禁火冷食的规矩 NO.01 禁火习俗 NO.02 冷食种类 NO.03 文化寓意 青团等特色食物 青团是寒食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食物之一。它是由艾草汁和糯米粉混合制成的,口感软糯香甜,带有艾叶的清香。青团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营养,是寒食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 青团 寒食粥是寒食节期间另一种重要的特色食物。它由各种谷物和豆类熬制而成,口感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在禁火的日子里,一碗热腾腾的寒食粥不仅能暖身暖胃,还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能量。 寒食粥 除了青团和寒食粥外,寒食节期间还有许多其他特色食物,如馓子、清明果等。这些食物各具特色,口感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在节日期间的饮食需求。 其他特色食物 踏青荡秋千活动 寒食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这一习俗不仅能让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还能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 踏青习俗 踏青荡秋千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也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愉悦心情,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温馨。 文化寓意 荡秋千是寒食节期间另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人们会在户外搭起秋千架,尽情享受荡秋千的乐趣。荡秋千不仅能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还能让人们感受到飞翔的自由和快乐。 荡秋千活动 经典故事 03 晋文公重耳逃亡 流亡背景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之子晋文公重耳为躲避继母骊姬的迫害,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流亡经历 重耳在流亡过程中,辗转多国,历经艰辛。他曾在卫国被拒之门外,在齐国得到齐桓公的厚待,但也在曹国受到冷遇。 回国登基 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重耳最终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并带领晋国走向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 2 3 介子推割肉救主 01 在重耳流亡过程中,一次因饥饿而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自己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