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5696

2025届高考三轮冲刺历史高频命题热点练习:热点七美国归还中国41件文物(含答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4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热点,2025届,美国,答案,文物,41件
  • cover
热点七 美国归还中国41件文物 【热点解读】 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中国国家文物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接收了美国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这批文物包括铜摇钱树和陶座、素面陶鬲、素面带盖铜钫、陶说唱俑等,涵盖陶器、玉器青铜器、佛造像、画像砖及藏传佛教文物等,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场发生在2025年春天的文物交接仪式,不仅是中美两国第20次成功合作,更是全球化时代文明治理范式转型的生动注脚。当青铜器的绿锈映照出数字时代的屏幕微光,这场持续十六年的文物回家之旅,已然超越了简单的器物回归,演变为重塑国际秩序的价值博弈。 【热点预测】 在2025年高考中,“文化遗产保护”“一、二战后国际秩序”考查依然可能是高考的重头戏,考生务必要重视复习相应主题的知识,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点:(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2)《世界遗产公约》;(3)一战战后国际秩序;(4)二战战后国际秩序。 【热点习题】 1.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开篇写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作为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这一叙述( ) A.阐明了以国际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B.说明人类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体现了国际法开始扩展到文化遗产领域 D.反映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2.阅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国( ) 时间 举办地 名称 2004年 苏州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 西安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 2006年 绍兴 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2007年 北京 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2010年 上海 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全体会议 A.主动承担全球文化治理的责任 B.主导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C.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 D.依靠国际力量推动国内遗产保护 3.下表所示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 条目 规定 第六条 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第七条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第十八条 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 A.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 B.旨在集各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4.《凡尔赛条约》曾被德国人称为一种专制独裁或一项奴隶条约。1924年开始,英国和美国放宽了对德国的赔款要求。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 ) A.德国摆脱了《凡尔赛条约》束缚 B.世界大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C.德国成为二战的战争策源地 D.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 5.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6.1918年,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不承认古典文化或西方文化比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等占有任何优越地位———它们是动态存在的个别世界,从分量看来,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