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5697

2025届高考三轮冲刺历史高频命题热点练习:热点三孙中山逝世100周年(含答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6134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热点,2025届,答案,100周年,逝世,孙中山
  • cover
热点三 孙中山逝世100周年 【热点解读】 202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一百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之一。他以卓越的远见和坚定的信念,领导了辛亥革命,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他的三民主义思想———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不仅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指引。 【热点预测】 在2025年高考中,“辛亥革命”考查依然可能是高考的重头戏,考生务必要重视复习相应主题的知识,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点:(1)清末新政、“预备立宪”;(2)新旧三民主义;(3)中国同盟会;(4)武昌起义;(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袁世凯复辟帝制;(7)国共合作;(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热点习题】 1.1901年清政府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1903年清政府拟定《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对录用留学生的办法做了详细的规定。1908年清政府批准了《各省咨议局章程》及《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1909年9月又颁布了《资政院章程》。这说明( ) A.清末政治改革成效显著 B.政府立法推进新政 C.中国近代选官制度确立 D.官员选拔形式多样 2.下图为1908年《神州日报》发表的题为《考察宪政之效果》漫画。画中左下方国会请愿者张弓搭箭,射向“立宪之目的”的靶心,而在弓箭手与靶子之间出现了一个“挡箭牌”,伸手挡箭的是“考察宪政者”。该漫画( ) A.反映了对维新运动的失望 B.批判了清政府的虚伪性 C.体现了对立宪运动的排斥 D.表达革命者抗清的主张 3.孙中山曾说:“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这反映出孙中山( ) A.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行 B.深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反对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提出民生主义之目的所在 4.同盟会成员创办的《民呼报》刊发旅沪蜀人檄文:“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路,即无异卖全国。政府已矣,吾四百兆(四亿)之可怜虫将奈何!”该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反映出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C.促进“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为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5.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南北双方开始议和的时候,直隶省的京、津、保(保定)、滦(唐山)地区,却在不断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和暗杀活动。革命组织、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反映了( ) ①同盟会在全国影响有限 ②南北方革命的形势不同 ③北洋军阀竭力抵制革命 ④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央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同年秋,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发表演讲称:“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制( ) A.促成民主政治的实现 B.意在限制总统的权力 C.借鉴了美国政治体制 D.直接导致了党派纷争 7.《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8.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9.1926年底,武汉国民政府全面开展立法工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