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6884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1)》说课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2005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三角形的面积(1),PPT,25张,课件,师大,3课时
  • cover
(课件网) 《三角形的面积(1)》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一 教学任务分析 二 学生情况分析 三 教学目标确定 四 教学过程设计 说课流程 五 教学评价分析 教学任务分析———地位和作用 首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学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后的重要延伸,也是后续学习梯形面积、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通过“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推导面积公式。本课的核心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建立图形转化的数学思维,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任务分析———课标解读 内容要求: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具体解读: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选择有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的活动中认识圆,形成相关技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程序,创设恃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乐学数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能力储备 心理特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对“转化”思想的实际应用仍存在困难。 具体表现为: 1. 直观操作易,抽象概括难:学生能模仿操作,但难以自主提炼转化规律; 2. 底与高的对应关系模糊:易忽略“高必须与底对应”这一关键点。 因此,教学中需通过直观操作与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存在困难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转化”思想中“等底等高”的关系,明确公式中“÷2”的意义。 1.通过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问题驱动法; 学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以“操作—观察—推理”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教具(锐角、直角、钝角各2个)、方格纸; 学具:每组准备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2个、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新知探究 分类归纳 合作探究 深度思考 课堂小结 过程重新 作业布置 逐级达标 情景引入 引起思考 猜谜语 你会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吗? 一块布料三角样, 颜色鲜红真漂亮。 少先队员才能有, 每天佩戴不要忘。 谜底:红领巾 情境导入 1 探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可以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进行计算。 前面是怎样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探究新知 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并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吗? 底 高 底 高 锐角三角形的拼图 底 高 宽 长 底 高 直角三角形的拼图 高 底 高 钝角三角形的拼图 底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归纳总结 底 高 沿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剪开,能不能拼成1个平行四边形呢?拼一拼,想一想。。 三角形面积 = 底×高÷2 三角形面积一定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小。 1.谁说得对? (教材83页“练习二十”第1题) ×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 课堂练习 2.计算下列三角形的面积。 5 cm 4 cm 12 dm 3 dm 6 m 7 m 5×4÷2=10(cm ) 3×12÷2=18(dm ) 6×7÷2=21(m ) 5.总结梳理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