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7338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6050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拨
  • cover
(课件网) 年份 招录人数 报考人数 最高竞争比 2020 24128 1395845 2315:1 2019 14537 1353478 4040:1 2018 28533 1564153 2666:1 为什么现代很多人会争相报考公务员? 现代公务员制度与科举制度有何关系?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 了解晚清、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认识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目录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01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03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科举制度的变化 隋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科举创立 科举发展 科举完善 科举僵化 科举变革 晚清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为什么要变?怎么变? 时代:①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动发展; 前弊:②科举制日益僵化,官僚腐败现象丛生; 政治: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制度变化; 经济:④自然经济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 文化:⑤西学东渐、维新改良思潮推动; 时代:①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加深; 前弊:②科举制日益僵化; 政治: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制度变化; 经济:④自然经济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 文化:⑤西学东渐、维新改良思潮推动; 1.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背景: 甲午战后,康有为指出:“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上奏:“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革废与辛亥革命》 自洋务新政以来,为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 ———《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2.科举制度的变化: 阶段性改良:1898戊戌变法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 废止性改革:1901清末新政广设学堂,1905年废科举。 广州府中学堂学生毕业留影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湖北学政发布改革科举废八股文告示 2.科举制度的变化: 阶段性改良:1898戊戌变法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 废止性改革:1901清末新政广设学堂,1905年废科举。 日俄战争爆发,国事危在旦夕,反清起义和学生风潮不断。 南北封疆大吏上奏: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湖总督张之洞等人上奏清廷,请求立停科举。 辛丑之后,沙俄强占中国东北三省。日俄多次交涉满洲、朝鲜侵略利益未果,于1904-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双方粗暴践踏中国领土主权。 袁世凯 清政府颁布的废科举上谕 01 02 添加标题 03 添加标题 最下 下 中 优 最优 翰林 进士 举人 贡生 生员 3.选官制度的变革:清末新政时期,与科举制度变化同步进行。 传统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选官制度更新:①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给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②1904年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结果分五等,官府选录。 清末中国留学生的分布 清末赴日本留学人数统计表 特点: ①录用官员由儒学生员向专业人员转变。 ②考试内容专业化。 ③除旧和立新相结合。 ④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 材料1:萧功秦认为“科举制度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的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 ———摘编自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材料2:废八股改策论的决策,是百日维新中最值得称道的事件之一,无疑有利于时务人才的培养。但是,八股取士“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