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7560

2025选必三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414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选必,逻辑思维,基本,要求,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统编版)思想政治 1 2 3 4 5 6 7 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 问题导引 讲授新课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真理,驳斥诡辩。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的内含要求,以及它们与正确思维活动、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理解逻辑与科学思维的关系,让思维合乎逻辑。 2 新课导入 当有人说欧谛德谟克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所以没有人能说谎。” 欧谛德谟克的话犯了什么错误?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欧谛德谟克的狡辩中,两次使用了“不存在的东西”这一语词,但其所表达的概念却是不同的。前者表达的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后者表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 这启示我们遵守逻辑思维规律 2 新课导入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到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 问题导引 3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遵循的理由、公式、基本内容 2.要求、逻辑错误 3.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总结(最后两段) 讲授新课 4 ㈠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 3.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常用公式:“A是A”。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讲授新课 4 合作探究 ●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 谈谈你的理由 “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甲 乙 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甲认为的是除打牌人之外的所有人 乙认为的是除打牌人和甲之外的所有人 乙没有保持概念的同一性 “别人” ㈠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讲授新课 4 4.同一律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概念”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变换。 “判断”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判断断定了什么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讲授新课 4 合作探究 结论:运用概念是不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评析:买茶叶的人所说的“好茶”指的是品质优良的茶叶,卖茶叶的人说的“好茶”指的是没有变质的茶叶。 讲授新课 4 5.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⑴同一律的规范作用主要在于维护思维的确定性。 ⑵违反同一律的两种情况: ①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所谓“混淆概念”,就是思维主体无意(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关于概念的逻辑要求,将内涵或外延不同的概念视为相同,互相混淆。 所谓“偷换概念”,就是思维主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自觉)违反同一律关于概念的逻辑要求,将内涵或外延不同的概念故意混淆,或者把相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