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8203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8629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化交流,单元,第四,历史,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文明冲突与交流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他三项的方式明显不同 A.亚历山大东征 B.希波战争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往来 2.南宋时期,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这与哪条商路有关(  )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草原丝绸之路 D.西南丝绸之路 3.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是( ) A.土耳其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突厥人 4.15世纪中叶,传统的陆上东西贸易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通商要道而几近瘫痪,西方人不得不考虑从海洋上开辟通行东方的新航路。揭开这一序幕的是( )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5.下列是某同学所做的学习笔记,其学习的主题应是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C.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D.亚洲各国学习中国文化 6.据史料记载,公元878年黄巢进城时,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等国商人就有12万人之多。这反映了( ) A.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东西方间的商业贸易开通 C.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州城 D.黄巢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7.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晚期丝织墨书“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朝疆域西至陇西地区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③汉代丝绸之路存在军事保障④汉朝公文用隶书书写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8.出土汉简“里程简”对长安到敦煌的驿置(馆舍、邸店、邮驿站点)有详细记录,其中所记载的驿置是附有基本供应和保障设施的停靠站点,而不是一般的地名。该驿置的设主要是为了( ) A.传播农耕技术 B.畅通丝绸之路 C.发展民族文化 D.打击豪强势力 9.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完成了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的任务 B.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 C.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 D.他的这次出使被司马迁称为“凿空” 10.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1.丝绸之路不仅向西方输出中原丰富的物产,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它使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这表明 (  ) A.外出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2.20世纪初,国人穿洋服者渐渐多了起来,甚至在广西等偏僻省份的学堂中也允许学生穿洋服;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红锡包”“哈德门”“前门”等品牌的香烟在市场上销路甚好,甚至连妇女也竞相吸食纸烟,并且迅速蔓延至全国。材料表明 A.列强对中国全方位渗透 B.西学东渐影响了国人生活方式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衰落 D.崇洋媚外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 13.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 ) A.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 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 C.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 D.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 14.塔特遗址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南郊,经过20世纪的多次发掘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