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8532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7099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川省,1月,答案,试卷,历史,考试
  • cover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公元前3300~2300年的良渚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文化(如下表)。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类型 简介 玉琮 核心元素是神像;形制为上大下小,影射天地,中间的节面和直槽为沟通天地的方位和通道 玉钺 是生产工具或武器的代表;有无玉钺以及是否组装玉质的瑁镦是身份等级和地位的象征 玉璧 高等级墓葬中的玉璧往往呈堆叠状位于脚端,象征着当时的社会财富 A.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强大 B.手工业的分工日益细化 C.早期礼制文化已初见端倪 D.集权国家形态已经形成 2.百姓是“禅让”时代流传下来的旧族,《盘庚篇》百姓与万民相对,《诗·小雅·天保篇》百姓与群黎相对,百姓是贵族的通称。春秋后半期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普通庶民相似。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井田制的废除 B.周天子权力的巩固 C.分封制的解体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3.战国时有思想家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这一主张( ) A.融合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B.凸显了下层平民的民主意识 C.彰显了兼爱非攻的追求 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天命观念 4.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 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5.秦朝的徒刑实施范围广泛,而且对刑期并无规定。百姓一旦沦为刑徒,就可以无休止和更加随意地被国家役使,以致出现了“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局面。这一局面( ) A.说明秦朝民众不守法律 B.体现出法家顺应了社会发展 C.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成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6.汉武帝前期,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为此,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分设刺史,创建新的监察制度 B.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 C.行推恩令,将地方权收归中央 D.均输平准,加强对市场的控制 7.北魏时期,鲜卑族人民大量南迁,建立了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据此可知,北魏时期( ) A.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 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 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 8.佛塔起源于古代印度,从舍利子的保存地演变为佛教的象征。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逐渐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纪念性建筑。例如,文峰塔承载着“财源之茂,人文之举,连绵科甲”的愿望,慈恩寺塔成为思念亲人和感恩父母的载体。佛塔的演变体现出( ) A.灭佛运动促进了佛教改良 B.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 C.官方哲学吸收了佛教因素 D.儒释道相互融合不断创新 9.如图是中国古代四个时期的疆域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10.辽朝尊孔崇儒,自居中华正统,将当时的南北政权并立局面比作南北朝,自称“北朝大辽国”。金灭辽,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走,在西域复建辽政权,“尊号曰天佑皇帝,改元延庆”。这些做法( ) A.体现了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 B.发展了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 C.表明民族政权间的差异消弭 D.彰显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1.江西是最典型的利用山川形便划分的省级行政区。“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采取“犬牙交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