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8534

艺考生高考政治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单元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课时教学课件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27071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社会主义,课时,确立,中国,制度,发展
    (课件网) 必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单元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标要求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考情分析 本课在高考命题中一般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及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等知识点;主观题多以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等社会现实素材为载体,考查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解,或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解 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其中绝大部分世界处于    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最初 旧石器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    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社会组织形式)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    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人们通过     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低下 平均 氏族 氏族议事会 (4)原始社会的解体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    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5)阶级的产生及含义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    阶级和奴隶阶级。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   地位的集团。 个体劳动 私有制 奴隶主 不同 (6)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     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7)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和    阶级之间的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     的工具。 奴隶 全部产品 奴隶主 奴隶制 阶级统治 (8)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    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金属 文字 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进步性 ①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    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     ,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②进步性: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地租 人身自由 (2)封建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