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8685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16页)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5823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5课,明朝,统治,课件,16页,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安徽凤阳流传着一首民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你知道这是哪一位皇帝吗?他又是如何管理国家的呢? 1.明确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 年)、地点(应天,今南京)以及明朝疆域大致范围。 2.概况明朝加强皇权的系列措施(废丞相、设三司、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明朝统治政策的制定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导学内容 主题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     ,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朱元璋领导的队伍先是消灭      ,然后向北进军。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 政策。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 ,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1421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搜刮民财 南方群雄 元大都 “削藩” “靖难之役” 导学内容 主题二:强化皇权 皇帝 内阁 中 央 机 构 地方 机 构 中书省 五军都督府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锦衣卫 东厂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明成祖 行省 设厂卫特务机构, 加强对官员的监视 导学内容 主题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题目 必须出自“     �———�“     �———� 解释 必须以朱熹的《        》等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格式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   �———� 评价 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 四书 五经 四书章句集注 八股文 活动一:【时空回溯】明初统治者的“焦虑”与应对 任务1: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提出“罢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加强北方防御”。请想一想 明初统治者最担心哪些问题?他们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担忧:①地方割据复辟(元灭亡教训);②权臣威胁皇权(如丞相专权);③边疆动荡(蒙古威胁)。 共同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确保政权稳定,巩固明朝统治。 任务2:分组填写表格 项目 措施 影响 中央 废除    ,提升六部职权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地方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   ,互不统属 军事 设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厂卫 明太祖设立    ,明成祖设立   ,明宪宗成立西厂。这几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加强了君主专制 丞相 三司 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 东厂 活动二:【情境思辨】八股文的“双刃剑效应” 明朝规定科举考试“题目出自四书五经,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作八股文”。 顾炎武评价:“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线索材料 结合材料及课本内容请思考:①八股文能否选拔真实人才?试从统治者目的与现实效果分析。 ②若你是明初书生,通过科举入仕后会对国家治理产生什么影响? 目的:统一思想(维护理学正统)、选拔“忠诚”官员; 现实效果:禁锢创新思维、导致官员缺乏实干能力(如材料2所述); 考生角度:可能成为“模板化官僚”,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剧行政僵化。 活动三:【历史抉择】假如你是明成祖的谋臣 背景假设: 朱棣登基后欲进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