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8703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19页)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949835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8课,北宋,政治,课件,19页,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为什么赵姓排在第一位 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本课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1.能说出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时间、都城 2.能概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影响 3.能归纳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分析该政策的利弊 4.能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以及结果 自学任务 1、通读课文,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基本史实; 2、整理出北宋政治体现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导学内容 主题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视频:黄袍加身 (1)事件: (2)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陈桥兵变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3)统一策略: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后周 宋 (4)影响: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五代十国)局面。 主题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宋初统治者针对唐末以来( )、( )的历史积弊,实行( )的方针,采取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武将专权 政权动荡 崇文抑武 2.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调换将领,军队定期换防。 军队驻防地 军队驻防地 军队驻防地 将 (1)军事上: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 ①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二府三司制 度支 盐铁 户部 同平章事 枢密院 (三衙) (财政 机构) (行政 机构) (军事 机构) 三司使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皇 帝 六部 三省(虚职) (吏户礼兵刑工) 文臣任州县长官;设通判分权;设转运使收财赋。 ②地方: (3)文教: 视频:宋文人治国策略 ①宋朝统治者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③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从帝王穿衣看治国方略———唐太宗与宋太祖的"衣冠密码" 请仔细观察两幅帝王画像,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1.唐朝和宋朝皇帝穿衣风格有什么不同? 唐太宗:身穿胡服翻领窄袖衣(方便活动) 宋太祖:头戴直角幞头、身穿宽大圆领袍(庄重威严) 从帝王穿衣看治国方略———唐太宗与宋太祖的"衣冠密码" 请仔细观察两幅帝王画像,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2.他们的穿衣特点分别反映了哪些治国措施? 3.这两种不同的治国办法,最终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唐太宗:利用科举制度打破贵族垄断;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使相权被分割削弱,增强了君权的稳定性。 宋太祖:设置二府三司,分化相权;文人治国政策 分权制衡,强皇弱相 主题三:王安石变法 政治上: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军事上:战争屡次失败,被迫每年交出“岁币”等钱财; 经济上:官僚机构军队不断膨胀,官俸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社会环境: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1.背景: 2.变法概况: ( ),( )任用( )主持变法,涉及( ),目的是通过变法,( ) 1069年 宋神宗 王安石 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军。 3.变法措施: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作用 富国之法 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本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役钱。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 强兵之法 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保甲法: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