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崇文抑武方针,维护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周边各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等政权,与北宋并立。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在江南建立南宋,与北方的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方民族蒙古建立的元朝灭亡南宋,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国际交流得到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科技成就巨大,文学艺术成果丰硕,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民族关系发展: 政权由并立走向统一,各民族有战有和,但和仍为主流,各民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 社会变化方面: 政治上:北宋的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经济上:国内外贸易繁荣,经济重心于南宋完成南移; 科技文化上:成就巨大,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亡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北宋 960兴 温故知新:唐末以来的分裂更迭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崇文抑武的政策。 1、知道北宋建立、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重点) 2、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并材料分析其影响。(唯物史观)(难点) 3、了解范仲淹、王安石进行改革变法的决心,认识到我国具有求变、求新、与时俱进的传统,以及改革充满曲折与艰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北宋的政治 建立统治 中央集权的加强 应对危机: 王安石变法 建立:960年,赵匡胤(yìn)(宋太祖),定都开封(东京)事件:陈桥兵变 局部统一: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巩固统治 历史积弊:武将专权、政权动荡 方针:崇文抑武 措施 军事 政治 文教 出现危机 目的: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 中央:加强君权,分化事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地方 ①经济: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②军事:保甲法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文臣管理军务,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殿试成为定制 ②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时间、人物: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影响 积极 消极 结果:收到一定的成效,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思维导图 ①派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三年任期制 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财政) 观看视频,了解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事件 北宋概况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 开封(东京)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思考:北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策略: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 南唐后主李煜派人求和 宋太祖:“天下一家,卧榻旁怎么能容忍他人呼呼大睡呢?”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壹 经过: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个割据政权北汉。 意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思考:对比唐朝与北宋的版图,北宋的疆域有何不同? 唐朝版图 北宋初期版图 不同:北宋的疆域远小于唐朝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壹 易错点: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 背景 赵普 阅读并分析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回答问题。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势弱(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