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9063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298572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明朝,统治,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1.了解明朝建立、强化皇权等基本内容,能够将明朝强化皇权置于整个中国古代史中进行考察,认识其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作用。 2.了解明朝科举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变化,认识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 3.了解明朝与东北女真等部、蒙古各部的民族关系,认识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课程引入 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大旱,蝗灾肆虐,瘟疫流行。安徽凤阳一户朱姓人家,贫病交加,半个月内数人去世。家中的幼子难忍饥饿,出家为僧。他就是后来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肯定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 明太祖(1328—1398)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1.背景 一、明朝的建立   阅读材料,说说元末出现了什么景象?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醉太平·堂堂大元》 2.明朝的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 明朝建立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推翻元朝: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同年秋,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元朝的统治。 明北上灭元图 阅读课本,梳理明朝建立的经过。 3.明成祖称帝迁都 一、明朝的建立 ①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②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 ③1421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观看视频,了解明成祖称帝迁都过程。 1.背景 二、强化皇权 材料一 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 (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结合课文和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为什么明太祖要强化皇权?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2.中央措施 二、强化皇权 材料一 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chù zhì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执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并采取了哪些措施? 相权威胁皇权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工部 刑部 兵部 知识拓展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内阁的设立及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建立新的中央辅政体制势在必行。 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员到宫城内的文渊阁供职,协助皇帝批阅文件,提供咨询,故称内阁。 明中期以后,皇帝多怠于朝政,内阁权力日益加重,尤其是权势居首的大学士被称为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权。 文渊阁 二、强化皇权 (2)为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明代起初为大都督府,至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为由将大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