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9216

苏教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计算题二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4-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00次 大小:51208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算题,学生,讲义,复习,题型
    1、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 (1)分析题意; (2)探究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 (3)正确解答。 2、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1、利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理解题意,能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拓展问题 (1)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差倍问题。差倍问题的一般公式为“两数的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两数差=大数”。 (2)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通常叫和倍问题。和倍问题的一般公式为“两数的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易错知识点01: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 线段图绘制不准确:学生在绘制线段图时,可能无法准确反映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线段的长短比例不对,或者线段代表的数量关系不清晰。 线段图与问题不匹配:学生在画完线段图后,可能未能将线段图与问题紧密结合,导致解题方向偏离。 解决策略: 强调线段图的重要性,明确线段图在解题中的作用。 教授正确的线段图绘制方法,确保线段图的准确性。 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线段图与问题紧密结合,确保解题方向正确。 易错知识点02:和差问题 易错点: 对“和”与“差”的概念理解不清:学生在解题时,可能混淆“和”与“差”的概念,导致计算错误。 列式时忽略数量关系的转换:在列式时,学生可能未能正确转换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将“和”转化为“差”或将“差”转化为“和”。 解决策略: 强调“和”与“差”的概念,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和”与“差”的转换方法。 鼓励学生多进行和差问题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易错知识点03:和倍问题 易错点: 对“和倍”关系理解不透彻:学生在解题时,可能未能准确理解“和倍”关系,导致无法正确列式。 计算过程中忽视单位换算:在涉及单位换算的题目中,学生可能因忽视单位换算而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策略: 通过实例讲解“和倍”关系的概念,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单位换算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和倍”关系的列式方法。 【考点精讲一】(23-24三年级下·江苏淮安·期中)看图列式计算。 【答案】135筐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苹果有45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筐数的4倍,由此可知梨比苹果多3倍,用45乘3,即可求出梨比苹果多多少筐;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45×(4-1) =45×3 =135(筐) 即梨比苹果多135筐。 【考点精讲二】(23-24三年级下·湖南邵阳·期中)看图列式计算。 【答案】 80米 【分析】由图可得:第一根线段长33米,第二根线段比第一根长14米。要求的是:两根线段一共长多少米? 要求两根线段的总长度,有两种方式: 1、先用“第一根线段长度+第二根比第一根长的长度”求出第二根线段的长度,再将两根线段的长度相加即可。 2、把第一根线段的长度看成一份数,两根线段的总长度相当于这样的2份再多14米,即总长比第一根线段的2倍还要长14米;要求两根线段的总长,先用“第一根线段的长度×倍数”求出这样的2份长多少米,再加上多出来的14米即可。 【详解】方法一: 33+14+33 =47+33 =80(米) 方法二: 33×2+14 =66+14 =80(米) 一、计算题 1.(22-23三年级下·广西防城港·期中)看图列算式计算。 2.(22-23三年级下·广西钦州·期中)看图列式计算。 3.(22-23三年级下·湖南邵阳·期中)看图列式计算。 4.(22-23三年级下·江苏扬州·期末)看图,列式解答。 5.(22-23三年级下·江苏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