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 3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演练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而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的物理实体,目前,我国各类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产生大量数据的东部地区,但提供数据的企业面临土地、能源等资源紧张问题,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具有能源丰富低廉、土地充裕、气候适宜等优势。基于此,我国启动建设“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布局。这一布局 ( ) ①建立在对东、西部现状分析与综合基础上 ②立足于西部的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联动 ③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为我国算力发展绘制了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B (①④介于我国目前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土地、能源、气候等方面的实际,我国启动建设“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布局。这一布局建立在对东、西部现状分析与综合基础上,为我国算力发展绘制了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东数西算”工程立足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布局,而不是立足于西部的发展,②排除。③“东数西算”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③错误。故本题选B。) 2.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次在轨飞行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神舟十三号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意味着我们对航天科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创造新纪录,意味着渐进性过程的中断,中国航天技术又一次实现了飞跃 ③航天员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实验,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发挥了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④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是建立在对以往航天科技辩证否定的基础上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C (①应该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①排除。②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创造新纪录,意味着渐进性过程的中断,中国航天技术又一次实现了飞跃,②正确。③航天员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实验,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并没有体现逆向思维,因此,也没有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③不选。④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这一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既继承以往航天科技积极的因素,也否定了以往航天科技不合理的因素,④正确。故本题选C。) 3.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向人们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袋子里挤出的溶液会形成一个液体球,当球体与沾了结晶核的毛根碰触后迅速变成“冰球”。王亚平解释到,在微重力环境下饱和乙酸钠溶液只要碰到一丁点的晶体,就能迅速打破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从而变成了一个“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晶体形状是不规则的。据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从观察结晶球形成实验到知晓其中的原理蕴含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 ③天宫实验呈现出的实验结果有别于地面,印证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研究晶体形成形状的异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 A.①③ B.①④ C.② ... ...